
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
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要解释起来也不复杂,所谓“双元”:一元指的是企业,一元指的是学校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,其实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。
那么双元制在德国是怎么运作的呢?这里打个比方,比如在我们国内一名初中毕业生,他没有考上普通高中,那么他可以选择走职业教育这条路,这个学生可能会去中专或者技工学校继续学习。那么在德国呢,这名毕业生首先会去搜集各个企业招聘学徒的信息,然后向他心仪的企业投递简历,简历通过后就进入到面试环节。其实这跟找工作是一样的,如果考核面试通过,那么双方就正式签订合同。今后这名毕业生就正式成为了这家企业的雇员,身份也转变为企业学徒,每个月也会领到由企业发放的培训津贴。在企业,会有专门的培训部门负责学徒的技能实践培训,学徒今后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里进行培训。不过,关于学徒在企业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,是有一套标准和规范的。这里不得不提到德国的行业协会。
在德国主要有两大行业协会,分别是德国工商业联合会(IHK)以及德国手工业协会(HWK)。在德国只要是属于这两大行业的企业都必须加入相应的行业协会。这些行业协会也会制定针对本行业学徒的培训标准——《培训条例》,《培训条例》由行业协会制定,德国政府颁布,所有企业的培训都必须基于《培训条例》来进行,并且整个培训过程都必须接受行业协会的监督。所有学徒的培训资料也都会在行业协会留档。有了这个《培训条例》,也就明确了学徒在企业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,保证了培训质量。不过我们都知道,企业在生产实践上的确能给予学徒很多的实践经验,但是理论教学并不是企业的强项,所以企业需要把学徒送到专门的职业学校去进行理论学习。在实践培训和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也会采用大致一周4天在企业实践培训,1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的时间安排。而职业学校在进行理论培训时,遵循的也是由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《框架教学计划》。
在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指导下,也就基本保证了学徒不管是在哪家企业、哪所职业学校,他们接受到的培训都是满足行业标准的。当学徒按要求完成了培训计划中的所有教学内容后,他们将参加由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,即IHK/HW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,考试通过后会获得全德国乃至欧盟范围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,这也标志着学徒能够完全胜任企业生产工作,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蓝领。